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文明機關(guān)>文章頁

平武縣依托“平南蘇維埃舊址”打造紅色小鎮(zhèn)

http://m.courtneyjines.com/  (2021-06-02 15:02:23)    

平武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,青藏高原向盆地過渡邊緣地帶,涪江的上游地區(qū),素有“天下大熊貓第一縣”之美譽。今年以來,平武縣依托“平南蘇維埃舊址”“烈士陵園”等一系列革命遺跡為載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,打造紅色小鎮(zhèn),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、弘揚紅色精神、延續(xù)紅色文化。

“紅色基因”回顧紅色百年歷史

沿清漪江而上,位于平武縣平通羌族鄉(xiāng)(原平南羌族鄉(xiāng))的“川陜省平南縣蘇維埃舊址”靜靜地佇立在這里。1935年4月30日,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在平南羌族鄉(xiāng)三圣廟建立了平南縣蘇維埃政府,同時建立了當時綿陽市境內(nèi)惟一的黨的縣級領(lǐng)導機構(gòu)——中共平南縣委,帶領(lǐng)數(shù)千平武子弟走上了革命道路。

在平南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旁,有一座保存完好、造型別致的古廊橋,該橋名為松橋,建于清咸豐七年(1857年),距今已有100余年歷史。當年,進駐平南的紅軍發(fā)現(xiàn)這里的松橋橋樓年久失修,損壞嚴重,戰(zhàn)士便維修橋樓,加固橋墩,更換橋板。為了記住紅軍的恩情,人們就將松橋改稱“紅軍橋”。如今,依舊可以在橋上看到當年紅軍寫下的宣傳標語。“紅軍橋”至今依然在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,連通著兩岸,方便群眾過往;連接著過去、現(xiàn)在和未來,紅軍精神在這里代代相傳。

走過“紅軍橋”,來到“川陜省平南縣蘇維埃政府舊址”古樸而莊嚴的“三圣廟”。“赤化全川”“粉碎川陜會剿”“保護赤區(qū)”……紅軍石刻標語等歷歷在目。紅軍后代劉子清向游客講述著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在這里建立政權(quán)、宣傳發(fā)動群眾、領(lǐng)導工農(nóng)民眾打土豪分田地、發(fā)展和壯大紅軍隊伍的感人故事。弘揚紅色精神,延續(xù)紅色文化,人們紛至沓來,重走長征路,瞻仰紅色蘇維埃舊址,憑吊紅軍先烈……

“紅色校園”孕育厚重紅色文化

“紅軍創(chuàng)造奇跡 我們創(chuàng)造未來”“紅色基因 代代相傳”……在位于平南縣蘇維埃舊址旁的“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”校園內(nèi),一個個“紅色符號”,十分耀眼。

據(jù)了解,1935年4月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來到平南,建立了平南縣蘇維埃政府,因當時此地沒有學校,便在“火神廟”內(nèi)建立了學校,由紅軍婦女連宣傳組負責教孩子們識字寫字。紅軍離開后,由當?shù)匚娜私M織教學;1941年,學校由“火神廟”遷往“三圣廟”,成為民國學校;1950年,設(shè)立初級小學;1963年學校改名為“新民公社小學”;1985年學校更名為“平南鄉(xiāng)中心小學”。2014年2月23日,全國紅軍小學建設(shè)工程理事會正式為學校授旗授牌,命名為“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平武蘇維埃紅軍小學”,在全市學校中獨樹一幟,閃耀著傳揚紅軍精神的光彩。今年4月,紅軍小學已成為綿陽市黨史宣傳教育示范點。

“紅色課堂”延續(xù)傳承革命精神

學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,著力于培養(yǎng)“小小講解員”,宣傳紅軍在平南的故事,厚植革命精神,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。開展紅領(lǐng)巾廣播站,講解革命故事、英雄故事,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中國革命歷史,樹立榜樣,把“愛國情,強國志,報國行”自覺融入教育教學中。深入挖掘紅色元素作為校園發(fā)展核心,編寫了校本教材《紅色平南》,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,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共產(chǎn)黨人為理想和信念而奮斗的精神力量,用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風范教育學生,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

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平武抓住建黨百年這一重要時間節(jié)點,立足本地紅色資源優(yōu)勢,依托川陜省平南縣蘇維埃政府舊址、紅軍碑林等紅色遺跡,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內(nèi)涵,豐富紅色資源宣傳教育方式,采取多種形式將紅色資源轉(zhuǎn)化為黨史教育資源,建設(shè)紅色小鎮(zhèn),全力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的“紅色熔爐”,講好紅色故事,傳承紅色基因,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落到實處。

(平武縣直機關(guān)工委)